防震有创意 高楼“坐弹簧” 汶川大地震激发郑州人发明热情
来源:河南商报  发表时间:2008-07-07 00:00  
      高空缓降器、速滑梯等防震绝招等你来聊看法  日前,郑州市政府法制局公布了《郑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称房子如果抗震性能不达标,将由地震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最高10万元的罚款。  意见稿发出后,如何让建筑更加坚固抗震、当危险突降时人们该如何逃生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本期商报创富特别推出几个关于避难逃生、房屋抗震等与减小灾害有关的专利项目,希望有心的朋友能从中挖掘出商机。  1  建筑物减震装置  献计人:范继云    项目概述:  综合弹性垫原理、钢球盘原理以及油浸式三维力建筑减震等原理的优点,采取多种减震方式,力图保证建筑物遇震时的安全。                      【创意】  让建筑物“坐”在“大弹簧”上  汶川地震,使得建筑行业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减震效果。郑州市也要进一步严格要求加强建筑物防震强度。  曾经从事建筑行业的范继云,2000年就研制出第一代建筑物减震器,如今第二代建筑物减震装置已经设计完毕。  范继云说,他设计的“第二代建筑物减震装置”就像瓜农运西瓜时垫在西瓜下的干草。其实,这厚厚的干草就是一个不平整界面,是一种弹性缓冲的良好结构。有了这种装置,建筑物就像坐在一个“大弹簧”上。  【优势】 “众家之长”集于一身  目前在国内外为建筑物减震的装置中,主要以弹性垫原理、钢球盘原理及油浸式三维力建筑减震装置为主,这些装置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弱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但是都不够完美,应用起来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而范继云设计的装置就是综合了弹性垫原理、钢球盘原理以及油浸式三维力建筑减震等原理的优点,采取多种减震方式,从而保证建筑物遇到地震时的安全。  “地震破坏主要有横波和纵波,其中横波因其波长大、振幅强,从而破坏力大,是造成地表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范继云说,三维变波建筑减震装置在地震发生时,除了有效吸收纵波能量外,还可以把横波部分转换分解为破坏力较小的纵波。  这种减震装置,由与建筑物连接的上盖和地基连接的底座共同构成,在底座和上盖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钢球支板、钢球、保持架、压板、碟状弹簧等。  范继云说,他已经将自己最新的减震装置命名为“三维变波建筑减震装置”。  【成本】 每平方米增加50元  “这种装置能够应用于30多层的高层建筑。”范继云表示,设计中的减震装置给建筑增加的成本并不多,一般的高层建筑每平方米增加成本不会高于50元。  范先生表示愿将该技术无偿献给汶川地震灾区重建。  2  高空缓降器  献计人:于红义    项目概述:  人像蜘蛛一样缓缓地从高层降至地面。  像蜘蛛侠一样从容落地  “这是一种技术很成熟的常用高楼逃生设备——高空缓降器,主要依靠逃生者自身重力和减速装置使人匀速下降,安全承重100公斤,最高安全高度为400米。”郑州商人于红义所说的高空缓降器,外包装是个比手提电脑包厚点儿的铝箱。  郑州市消防支队有资料显示,目前郑州市区高层建筑基本没有逃生设备,仅有的一台最高的登高消防车,也只能达到54米高,相当于16层楼的高度。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靠自救。  据于红义介绍,虽然他所经营的高空缓降器目前销量不是很好,但从技术层面上说,这个项目的确快捷安全、实用。  平时把铝箱放在家里,如果遇到险情,只需要从箱子中取出一套安全带,穿在身上,然后把吊环挂在窗子上方的基架上,所有这些准备工作,一般用不了30秒钟就可以完成。之后,逃生者就能放心大胆地从高层建筑物上“跳”下,由缓降器内的缓降装置引导,随着这根小拇指般粗细的钢丝绳,像蜘蛛侠一样,紧贴着外墙缓缓降到地面上。  3  逃生滑梯  献计人:马强    项目概述:  楼梯下装上螺旋式滑梯,人们可以像坐滑梯一样“溜”到地面。  螺旋楼梯下面配上速滑梯  如今,城市里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出现险情,如何逃生的确是个问题。日前,郑州市民马强拿到一项专利——逃生滑梯,找到河南商报创富栏目,他想看看自己的项目能不能得到认可,有没有市场。  马强说,他发明的螺旋式逃生滑梯可以在紧急状况下,让人们通过专用滑道,像坐滑梯一样“溜”到地面,安全灵便,节约逃生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据马强介绍,这种逃生滑梯充分利用了楼梯的空间,即在楼梯下方配套安装一条类似于滑梯的塑料逃生通道。材料方面采用的是不燃型的原材料,经过特殊均化和固化工艺处理,使各种原料经过自然反应成型,特别适应防火、防潮、防腐要求,同时它还有无毒、无味、无放射、韧性足、强度高等特性。  4  记忆.遗忘商店  献计人:刘金鑫    项目概述:  很像超市购物式经营,顾客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购商品,即选择最易接受的治疗方式。公司的心理诊所只提供建议和引导。  【目标】 寻找公益事业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灾后心理干预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刘金鑫创意的这个项目,正是源于“5?12”地震,“我创意了这个项目,想为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贡献一点力量”。  他说,在发达国家,每当灾难事件发生后,政府或有关机构会立即组织心理治疗与咨询人员前往出事地点进行心理救援或在事发当地开展心理灾后干预。我国灾后心理干预起步较晚,还很不成熟。在灾后心理干预工作中,仅靠政府和非盈利机构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盈利性机构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责任是一方面,寻找公益性事业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创立一种双赢的经营模式更重要。  【营销】  突出人性化,抛开“我是个病人”  刘先生称,自己设想的公司创新点在于记忆商店和遗忘商店,灾后初期的心理干预属于公益性质,灾后的中长期开始盈利。  他表示:我将采取超市购物式经营,顾客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购商品,即选择自己最易接受的治疗方式。公司的心理诊所只是提供一定的建议,是科学的引导。就像在医院咨询之后,自己去满意的药店买药一样,心理上更舒适一些。不会像去医院或者救治性机构,使患者产生“我是一个病人”的心理暗示。  如何使高层建筑物更加坚固、更加抗震,发生险情,身处高楼之中的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快速逃生,如果你有什么好主意,或者对本期介绍的项目有何感想,不妨给创富栏目(0371—65582371)说说。我们将把你的看法和建议,一起分享给大家。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