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城中村
来源:东方今报  发表时间:2008-05-29 00:0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集中反映了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而作为河南省会的郑州,在发展中也饱受城中村所带来的各种阻碍。在经历了五六年的痛苦抉择后,一场对于城中村的 “改造行动”,从最初的悄然渐渐演绎成一种轰轰烈烈。      改造城中村,政府不遗余力      都市村庄,又名城中村,是原市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集村落。      2003年9月,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以更大的力度对郑州市的城中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按照规定,今后城中村将逐步改变为城市社区。郑州市政府更是把城中村的改造列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实力的12件大事之一。      2004年年底,郑州市金水区张庄村通过改造,现已成为拥有201栋居民楼、规划有序、设施完善的花园式社区。      从2007年以后,郑州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去年8月,市政府下发《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郑政文〔2007〕103号)(以下简称103号文),这是郑州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城中村改造政策。按照市政府要求,郑州市282平方公里建成区内的143个城中村,都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造。这些待改造的城中村,涉及10万亩土地、30万常住人口。      政府为何不遗余力地在改造城中村这个问题上,下如此大工夫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中村就像现代都市的一块块伤疤。      虽然城中村的出现,为城市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但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城中村的道路管网、供电供水、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先天不足;由于管理薄弱,导致城中村违法建设、违法占地、违法填湖屡禁不止,环境卫生恶劣、消防隐患大、治安计生问题突出;由于外来人员混杂,导致城中村成了黑(无证经营)、黄(卖淫嫖娼)、白(私屠滥宰)的滋生地。因此,社会学家指出,城中村已成为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塌陷带”。      正因为此,面对被城市重重包围的“村庄”,政府也开始了对其的改造,这也是中国全面实行城市化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和步骤。这些城中村不改造,城市的品位就永远无法提升,这也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改造城中村,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一位本地开发商私下推测:近几年不断有外地实力雄厚的企业到郑州找地,地价不断上涨,可以拿出来出让的土地却越来越少了,政府希望用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弥补国有土地储备的不足。      与这位开发商的推测相印证的是,有关报道显示,近两年郑州市土地供应总量严重萎缩,政府招拍挂出让土地量由2005年的1862亩锐减到2006年的598亩,与此同时不时出现刷新成交价的所谓“地王”。僧多粥少,城中村改造腾出的土地弥足珍贵。      抢滩城中村,地产商看到商机      城中村的改造也给房地产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商机。“城中村所处的地段,以及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都是政府多年来下大力气投放的结果。”河南新田置业总经理丁盟认为,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村庄被吸纳进城市中,对这部分城中村,政府在交通、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上,也是花费了大量资金,力促城中村与城市的融合。“城中村”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处黄金地段。如西关虎屯改造范围位于郑州主干道花园路、农业路区域,可谓寸土寸金。燕庄改造范围位于郑州市东大门——金水东路与未来路附近,连接着郑东新区和老城区,位置十分优越。      前期政府的投入,在如今的城中村改造上,又反哺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许多土地被清理成“熟地”,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了开发商进入的门槛。开发商不用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疏通这些细枝末节,同时,这些成熟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让开发商获利更多。      同时,大量被拆迁安置的居民需要重新购房,又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稳定的需求。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项目前期运作的王运良告诉记者:“近几年以来,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土地供应比较紧张,地价也一直在上涨。开发商依靠大量圈地等手段发展已经不太现实,但对城中村拆迁改造,进而获取开发用地,却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鼓励的,即立足于存量土地资源的开发。”      他还进一步解释,郑州市一百多个城中村,如果以每个村100亩地来计算,有1万多亩可开发的土地。这对于目前资源紧缺的土地市场,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连深圳金地、万科集团都竞相圈地城中村,肯定是有很大利润空间的。”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说。按照他的分析,在全国由这些著名房企掀起的新一轮圈地运动,最大的利润空间在于通过旧城改造,利用区位优势形成新的商圈,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在商业运作上有所突破,对于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举多得。      有关专家也指出,在固定的建筑、管理成本以及地价较低的基础上,由于旧改项目拥有成熟的片区优势,其房屋均价很高,开发利润将会十分惊人。      其实,地产商看中城中村改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则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去年8月,郑州市政府下发《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      103号文是郑州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城中村改造政策。目前郑州市纳入最新一批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有:小杜庄、小李庄、白庙、刘南岗、芦刑庄、佛岗村、孙八寨、焦家门村、王庄村、聂庄村、岗杜村、菜王村等城中村。      同时,根据103号文,城中村改造审批之前,先要转化村(组)使用土地的性质。城中村土地大多属于集体土地,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后,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之后才有资格开发改造。这样的举措,也为许多青睐城中村土地的开发商减少了前期拿地时出现的众多问题。      对城中村土地实行“招拍挂”,也给了更多的开发商竞争的机会。与以前的协议出让相比,公开、透明,可以防止腐败和暗箱操作,也可以避免一些实力有限的开发商改造城中村时,后续资金跟不上,带来更大的后遗症。      改造城中村,村民理性接受      对于城中村的改造问题,村民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据郑州市对一个城中村村民的问卷调查显示:59.1%的村民表示不愿意拆迁,只有25.1%的人希望拆迁。      可以说,大多数村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与其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是分不开的。目前,城中村的村民已经完全城市化了,基本上没有人再从事农业活动。      村民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屋出租、自己经营的小规模的商业、餐饮业等。      特别是由于村民拥有自己的宅基地,房屋租金收入相当可观,形成了独特的“出租房经济”。尽管“城中村”的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的确有待改善,但这样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和村民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大多数村民,对城中村的改造都寄予深切的期盼。这其中就包括老张。老张是郑州市北郊某城中村的村民。提起城中村的生活,老张深有体会。“近几年来,房租越来越高。周围的邻居纷纷把楼房加高。许多楼的间隙不到半米宽。我和老伴想晒个太阳得跑到大街上。村里租房的人多了,也不太平了,来租房的人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一不留神,家里的东西就会丢。并且,村里的排水系统也不太好,一到下大雨,村里就积很多水,臭气熏天。家里的两个孩子一参加工作,就在外面买了商品房。他们都不愿住在城中村里面,现在留到城中村的,多是老年人,一方面是恋旧,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另一方面,这六七层楼,得有个人天天照看着。”老张说。      对于城中村改造,老张是十分愿意的。“改造后,我们也能迁回来,并且也会分到三四套补偿房子。既不离开村子,又可以住上宽敞明亮、户型设计合理的房子,不会受到垃圾、噪音等打扰,收入也不会比以前少太多。”老张认为。      希望拆迁的村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即使有房出租,也不占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另一类是由于世代居住在村里,家里房屋占地面积比较大,违章建筑也很少,家庭通常是上面只有父母,下面只有一个孩子,虽然出租房屋收入很多,但是拆迁之后,补偿款可以购买两到三套房,这样他们还可以继续出租房子,收入也不比现在差。      因此这部分村民对拆迁持乐观态度,“拆不拆都无所谓,即使拆了也不担心没房住,没钱花”基本上代表了他们的想法。      调查中,更多的村民希望能尽早拆迁,主要原因是对居住环境的不满意,其中对卫生环境的不满意程度尤为强烈,有64.5%的村民对卫生环境感到非常不满意,对基础设施、治安、噪音不满意的村民达到一半以上。“政府改造城中村,是长久之计。城中村迟早要改造,作为村民,虽然也有不情愿之处,但从长远来看,大多数人还是理性地接受这场改造的。”老张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