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班底悉数亮相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发表时间:2008-04-01 00:00  
      3月27日,虽然还没举行正式的挂牌仪式,但原建设部官方网站已悄然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网站首页,几天前被国务院新任命的四位副部长的名字已悉数显示在醒目位置。
  从这份新名单中不难看出,原建设部高层人事框架被保留,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此前已任命姜伟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外,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黄卫、齐骥均获留任。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履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原中纪委驻信息产业部纪检组组长郭允冲被调任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分析人士认为,除原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外,在大部制改革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机构变动最平缓、最轻微的一个部委,折射出国务院对未来住房保障政策无缝对接、环环相扣的原则。而几位部领导个性鲜明的执政履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也有助于我国房地产业"上中下游关系"得到更规整的梳理,进而凸显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服务和保障职能。
  大民生 大视野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任部长,一贯低调的姜伟新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中国住房政策体系的立论和框架。
  如果将此概括为一组关键词,就是"三个坚持":坚持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坚持公平和效率,建立完善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匹配的住房政策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做好对农民住房的政策研究和正确引导。
  引人注目的是,姜伟新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这三点思考,被3月27日的新华网首页头条转载。
  专门为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认为:"能从住房保障和城乡统筹的两头看待房地产问题,绝非一孔之见,充分显示出这位新部长大民生下的大视野。"
  显然,在担任了8个月的建设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后,姜伟新已对住房和城乡统筹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加上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把握和驾驭,这位新部长勤于思考、富于创新、善于协调的能力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同时,他提出与其他国家"分享住房发展和住房政策经验教训"的恳切之词,也释放出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为维护"人人享有适当住房权"的强烈信心。
  新专业 新特长
  除了从姜伟新的"初步施政纲领"中透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民生视野外,该部新班底的另几位副部长的人事安排,无论是历史延续还是新的补充都"别有深意",被认为是在"规划、建筑业、城乡建设、住房信息化'四条线'上,都有了自己的专家型官员"。
  曾任杭州市市长的仇保兴被业界公认为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型官员。这位高级城市规划师拥有经济学、工学的"双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著书立说颇丰,被称为"知识面很宽的城市规划通"。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为此评价,新设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除关注住房保障外,还将重视农村规划、村镇建设,甚至有可能把农村公共设施发展也纳入这一任期的重要目标。如此大背景下,让一位懂规划、懂城市公共发展的专家留任副部长,将有利于城乡统筹和人居建设"。
  在建筑业这条线上也有学者型官员。在副部长中,现年47岁的黄卫出生于建筑之乡江苏通州,具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头衔。这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年轻的副部长在任东南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时还不忘扎根学术,在土木、桥梁研究领域建树颇丰。江苏省建设厅一位官员透露,"直到现在,黄部长在高速公路设计、桥梁工程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是国内外领先的。"
  曾是建设部新闻发言人的齐骥与媒体打交道最多,他在国务院新闻办的例行发布会上,"经常用流利的英语为译员打圆场"。同时,他任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的丰富经历,也让他在住房保障方面占据"内行"位置。
  一位长期研究住房政策设计的专家认为,齐骥挂职任南宁市委副书记的经历,可能会帮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多了解"中国西部的民生住房特征"。而中央今后五年划拨6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各地廉租房建设,在具体财政转移支付中,如何向中西部倾斜,也将考验新班子的执政智慧。
  刚刚卸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的陈大卫履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同样为外界所关注。陈大卫是新部高层中惟一一位学信息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他曾先后出任电子部办公厅副主任、贵州省政府秘书长、贵州省副省长。
  严金明认为,陈大卫办公厅行政信息、电子化专业信息的交叉经历,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化建设具有助推作用。"目前房地产信息统计和发布口径不完全一致,比如公布一组房价数据,往往出现多个权威部门打架的现象,各种不对称信息更是满天飞。"
  "如果住房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上不去,那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寄予厚望的我国住房中长期规划编制、房屋权属登记两件大事都会大打折扣。"严金明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