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烂尾楼12年债权纠纷落幕 赔偿为债务50%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表时间:2008-03-25 00:00  
      3月中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原中诚广场的债权分配方案,纷纷扰扰了近12年的“中国第一大烂尾楼”纠纷终于划上句号。
  通常故事成了历史,才可能凝练出智慧。就如同广州中院发言人在债权会议上所称:“这是集国内烂尾楼之‘大成’,几乎各种类型的案件都可以从中找到案例。”尝试把中诚广场烂尾楼12年的细节还原,就会发现:中诚广场项目就是一个国内现代商业发展史的缩影。
  金融危机暴露出第一代“原罪”
    提起中诚广场,必须得提到钟某、范某。两人分别是中诚广场的头两任开发商。有着非常相似的发家背景,据称同样都有着深厚的“高层关系网”。
  钟某是湖南人,现已年过半百,相传早年曾是湖南某市的公安人员,下海经商后,与同时代的商人一样也曾倒卖批文,但生意一般。其后辗转来到深圳打工。据说,他在深圳做了某位重要人物的保镖。凭借这种特殊关系,他在海南建省后不久就到海南做起了房地产,赚到第一桶金。
  1990年前后,已经成为香港中诚集团董事长的钟某看好广州楼市,于是提议与广州城建总公司合作,由城建总公司出地,他出资金,共同开发中诚广场。选址是体育中心周边,广州地标中信广场附近的黄金商务圈。
  多年以后,万通地产(17.00,-0.80,-4.49%,吧)(600246.SH)的董事长冯仑曾这样评价那个时代商人:“在中国,人们没钱才办公司,没资本才投资。”两手空空,又如何才能启动?不外乎许下“美丽的空头支票”。
  利用关系网,钟某说服了城建总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名义上该项目的投入高达20亿元,但前后钟某投入的资金不足2000万元。
  项目一开始,城建总公司出地,钟某则在香港贩卖理念。1993年楼盘还处于刚动工阶段时,项目已经暗地销售。当时广州房地产业如日中天,尽管项目售价高达每平方米3万元,依然吸引了众多买家入场,其中不少是港澳商人。中诚广场的高价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港澳资金的追捧。可惜好景不长,正当钟某准备举杯预祝这笔“空手套白狼”顺利完成之际,金融风暴不期而至。港澳资金大幅缩减,广州写字楼市场开始大面积萎缩。
  知情人告诉记者,其实从1996年开始,中诚已经面临各项诉讼。当年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了中诚广场部分在建楼房,珠三角、香港、海南各地的众多小业主和债权人也纷纷向当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各地法院对中诚广场的房产进行了多次查封。钟某四处救火,但都无法平息局面。2001年,中诚广场外墙完成80%的玻璃幕墙后,施工单位在被拖欠数千万元工程款后宣布停工。
  其后统计显示,中诚广场债权人申报的债务总值近18亿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