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党组书记、局长 赵红军:学习百年党史 坚定初心使命 奋力谱写我市房地产事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1-10-09 14:43  

同志们: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今天,按照局教育活动安排,我结合自身学习、工作感悟,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一、坚持学史明理,把稳思想之舵,从百年党史中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

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明理的内涵很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一)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本道理

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其注重了持续的理论创新

世界政党发展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是不可能长久兴旺发达的。回顾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组织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把一个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旧中国从百年屈辱中拯救出来,并把它建设得繁荣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创新,不是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而是边干边学习、边干边总结,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规律,使我们的理论创新总是能很好地符合实际、指导实践,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不会垮掉、散掉,反而愈加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其坚持了坚定的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发表讲演,精辟概括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国际青年代表团提问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举措,都有着鲜明的民心指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其进行了勇敢的自我革命

任何政党都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政党只有把自身管理好,才能不断强化其组织力量和领导力量。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为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毛泽东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邓小平强调从制度上建党,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张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钉钉子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传承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发扬了党注重思想教育的传统,强化了制度的系统性和执行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秘诀、力量密码。

(二)弄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基本道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它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犹如一轮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长期在黑暗中摸索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明了方向。

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

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尽管时代在变,但从社会主义演进历史进程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原理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它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了人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怎样为人民探求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它是实践的理论

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史,回顾新中国70余年的沧桑巨变,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飞跃,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它是开放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国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充分表明,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三)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人的实践活动所集中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运动,决定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这两对关系的深刻把握,逐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从而走出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形态,使人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认识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真理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目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显著提高了综合国力,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这与1978年我国在世界占比1.7%左右相比,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正是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二、坚持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从百年党史中进一步筑牢信仰根基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一)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深刻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科学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的历史;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随着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个历史大潮中,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短短28年的时间里,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对时代潮流进行深刻洞察、对人民期盼进行深刻体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其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被中国人民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怎样深刻改变中国和世界。尤其是要结合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二)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开始想走苏联那样的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不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寻找正确道路中也历经艰辛。一开始,因为没有搞过社会主义,通过参照苏联模式,走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路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后来,我们党继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思考,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我们继续探索新路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重要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基本路线,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坚持拓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这条总道路下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一整套完善的治理体系,推动我国实现了全面、协调的发展。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结果,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植根于中国大地、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瓜分世界,四处侵略掠夺,奴役弱小民族,霸占弱小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建立殖民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又继英国后成为世界霸主,广大发展中国家备受欺凌和掠夺,其中中国受到的灾难可谓最为深重。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打破了这个局面,不仅率领中国人民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而且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快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解决了总体贫困,积极参与并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治理,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百年后的今天,虽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仍总体于我有利,因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业绩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重要条件,使我们有坚定的前进方向、有创新的理论指导、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健全的制度保障、有人民的强大支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有先进的文化推动。

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从我党的奋斗历程中和辉煌业绩中,深刻体会我党在理论创新、统筹谋划、组织领导、路线执行等方面的强大能力,深刻感受我党拥有的强大的群众基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以坚守初心的定力、沉着应变的智慧、主动求变的勇气,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抓改革、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坚持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从百年党史中进一步保持党员本色

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只有做到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一)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大德。

1.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信仰

党的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的信仰无限忠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的方志敏,“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岁”的江善忠,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信仰的大德。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成功奥秘。

2.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组织

我们党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每名党员都是党组织中的一分子,忠诚于党组织、服从于党组织是基本要求。共产党人修大德,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927年5月,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会由王荷波、杨匏(páo)安等10名委员组成,他们在极端严酷环境下开展工作,没有一人背叛党组织,有9人先后牺牲或失踪,最终只有1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再苦再危险,我们也要革命到底”,杨匏(páo)安烈士的话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底色,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履行了对党组织的铮铮誓言,以革命到底的人生书写了对党的无悔忠诚。在新时代,共产党员更需要强化组织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坚决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3.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在长期奋斗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靠的就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战争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就用一个电台来指挥千军万马,“嘀嗒嘀嗒”声就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党全军都无条件地忠实执行。正是因为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的军队才能用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的飞机加大炮。今天,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自觉忠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工作部署。

(二)崇尚为民造福的公德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造福于民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崇尚的基本公德。

1.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吃苦

回望来时路,我们党取得一切伟大成就,无不是苦出来、干出来的。彭德怀坦言:“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同志自愿扎根兰考,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艰苦斗争,身患肝癌,依旧坚持工作,直至病逝。2020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连续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为疫情控制和治疗做出了杰出贡献。这只是千百万共产党人为造福人民不怕苦、能吃苦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勇于吃苦、带头吃苦的壮阔胸怀和崇高品德。

2.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吃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让每一名群众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党展开了脱贫攻坚大决战。数百万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奔向边远的贫困地区,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如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等等。这些充分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阔步向前,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共产党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吃亏,不计得失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才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才使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坚实。

3.为民造福,必须不怕牺牲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1936年冬天,陈毅元帅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梅岭三章》中的诗句,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某种程度上说这可以看成是诀别诗,也就是说陈毅元帅当时已经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准备。在革命时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仅有据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在和平时期,也有很多情况共产党人挺身而出,比如全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牺牲的党员干部就有1800多名。事实证明,近代以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像我们党这样,能为了人民的利益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也正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才赢得了人民的强有力支持,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三)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

共产党人的品德包含很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从自身修炼的方面讲,就是要严于修身,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慎独慎微;从外在监督的方面讲,就是要习惯于在监督约束条件下工作与生活;从管好身边人的方面讲,就是要严格家教家风,作良好家风建设的表率。

1.严于律己,必须注重自我修养

修身是立身之基、从政之道、成事之要。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人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修炼。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刘少奇强调“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修炼和修养”。共产党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周恩来经常以《我的修养要则》对照言行,吴玉章一辈子坚守“自省座右铭”,谢觉哉常与自己“打官司”。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的事迹为我们学史崇德提供了历史镜鉴,树立了光辉榜样。

2.严于律己,必须习惯监督约束

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1945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中指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至今对我们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表面上看约束多了,其实是给成长进步上了一把“安全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把各方面的监督视为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自觉养成在监督约束下工作与生活的习惯。

3.严于律己,必须严格家教家风

家风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家风正才能党风正,党风正才会政风清,政风清才有社风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承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为党员干部树立起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毛泽东同志教导子女要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他曾说“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周恩来同志为家人定下“不许请客送礼”等“十条家规”,告诫进京做事的亲属“完全做一个普通人”;焦裕禄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看白戏”。当前,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家教家风建设,为身边人作出榜样、当好表率。

四、坚持学史力行,实干担当作为,从百年党史中进一步汲取实践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对我们来说,学史力行,就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在听从中央号令上雷厉风行,在岗位履职尽责上大显身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尽心竭力,在提升自身修养上走在前列,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一)强化大局意识,在听从中央号令上雷厉风行

党的历史反复证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是党不断成长壮大、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十三五”以来,一方面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不断遭受西方保守势力的打压,同时深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另一方面国内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其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也愈加明显。种种困难,对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前进方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内政外交成绩亮眼,取得的成就确实是来之不易。也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不怕任何风险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黄河生态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已拉开帷幕,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规划落实快速推进,市委市政府正在以32个核心板块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郑州也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我们而言,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做到学史力行,就是要坚信和拥护党的领导,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郑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关于房地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找准历史坐标、把握历史方位、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站在更大格局上谋划推动我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工作,自觉把房地产工作实践同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致起来,同高品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大局联系起来,不断开创我市房地产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二)强化责任意识,在岗位履职尽责上大显身手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百年以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党员干部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今年1月,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35年实现“两化五强”的远景建设目标,绘就了郑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永葆“领”的担当、“创”的精神、“闯”的劲头,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房管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房地产事业在探索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克服各种困难,呈现企稳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多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如我在今年全市房地产工作会议上讲的,从客观上看,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明显,加强市场调控、激发市场活力迫在眉睫;住房市场整体结构性不尽合理,推动供需平衡、促进职住平衡任重道远;租赁市场发展初期问题频发,完善政策体系、整治市场乱象刻不容缓;住房供应同质化问题突出,调整住房结构、提升住房品质势在必行;房产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加强规划设计、聚力改革攻坚蓄势待发。从主观上讲,大局意识不强、部门利益第一的情况时有发生,思想观念守旧、方式方法老套的现象依然存在,工作作风漂浮、进取意识淡化的问题比较严重,不敢较真碰硬、不愿担当尽责的思想比较普遍。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织参与者,学史力行,我们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奉献精神,明确使命职责,找准角色定位,把责任义务放在心里,把发展重任扛在肩上,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履职奉献,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遇到难题不躲避、面对困难不回避、碰到矛盾不上交,不怕艰难困苦,敢于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在全系统形成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工作氛围。更要善谋“新招”、敢用“硬招”、多出“实招”,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控、老旧小区改造、租赁市场发展、问题楼盘化解、政务服务改革等重点任务落实,实现年度预期目标,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辉业绩,为党的历史增添新的光彩篇章。

(三)强化服务意识,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尽心竭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先后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斗,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奋斗,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赢得了信任,得到了支持,受到了拥护,才能够成功应对无数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成就百年伟业。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住房需求为例,房子不够住的时代已经基本过去,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要求拥有改善性、舒适性功能的住房需求,以及部分群体拥有享受性功能的住房需求,对住房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虽然近年来在改善群众居住需求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市房地产领域还存在商品房建设品质还不够高,品种类型还比较单一;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和政策性住房供应结构还不够平衡;房地产管理的综合效能还不够高,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等问题。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力行,我们就是要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对居住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实际察民情访民意,紧紧围绕推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住房突出问题解决、推进住房保障能力增强、推进城市建设有机更新、推进市场发展环境优化等工作,聚焦重点任务,抓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房地产领域专项治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把群众受益的事情办到群众心坎里;抓好专项攻坚工作,全力做好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问题楼盘化解等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促进房屋交易便利化,不断增强服务效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此来检验房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四)强化落实意识,在提升自身修养上走在前列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共产党人的自我追求和永恒主题。从革命、建设到改革,我们党勇于开展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刮骨疗毒,努力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确保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就我们系统而言,个别单位、个别党员干部工作担当和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问题一定程度还依然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好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2021年,我市房地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作为房管系统的党员干部,学史力行就是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用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坚持原则,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确保党中央、省市委关于房地产业的决策部署在我局落到实处,不变形不走样。要迎难而上,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能动性,立足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寻求新突破,通过矛盾分析的方法,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确保年度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要持之以恒,紧紧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跟着一步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推进我市房地产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百年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百年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百年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十四五”房地产工作良好开局,奋力谱写我市房地产事业发展新篇章共同奋斗,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